01
2025-08
《中国经营报》解码新建元·苏州2.5产业园产城融合创新实践

近日,《中国经营报》推出新闻报道,聚焦苏州工业园区,从工业发展高地迈向产城融合标杆的进阶之路。深度关注新建元·苏州2.5产业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创新突破。


依托星罗棋布的产业园区,已过而立之年的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了“九连冠”。从“池塘洼地”变成“创新之城”,让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中新两国合作的生动“样板间”。


据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方面介绍,园区已构建由6个重点产业集群和23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623”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合作三个单项竞争力均列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4%。


除大力发展产业外,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也借鉴了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经验。《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园区第一版规划便为产城融合奠定了基础。尽管定位为“独立的工业新镇”,中新合作区按照工业32%、住宅22%、绿地14%、商务2.4%的用地比例进行布局,让产、城、人在这里相得益彰。


图层73.png


高端产业集聚“秘诀”


经过30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也面临随着制造业成本上升导致生产环节外迁的问题,亟须锁定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以稳固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由新建元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新建元”)打造的苏州2.5产业园应运而生,2025年4月底,五区项目已正式开工。


图层74.png


新建元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州2.5产业园西接中央商务区、东邻核心工业区的独特区位,使其成为贯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键纽带。同时,产业园聚焦生产性服务业,锚定“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销售管控与共享总部职能——通过吸引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强化技术策源能力,集聚国内创新企业共享总部,形成“外研内企”协同生态。


12e2aefd55247d51552cf2084497543c.jpg


“这一战略既利用园区国际化基础留住‘制造业大脑’,又以专业化服务与类商务区环境满足高附加值环节对人才协作效率的严苛需求,最终构建‘制造在外、智控在内’的产业升级模式,确保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上述新建元负责人强调。


打造职住平衡“15分钟生活圈”


“Suzhou Industrial Park”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英译名。将“园区”翻译成park而非town或district,也是由于园区开发的初衷,就是建设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花园城市。


56851e0d9a7d31977012c8b470759353.jpg


在金鸡湖西北角,坐落着1998年5月开业的新城邻里中心,免费开放的篮球场、菜场、烘焙店、中西式快餐、美发美容等业态一应俱全。这是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先进理念建立的首家邻里中心。包括新城邻里中心在内,如今在苏州工业园区建成运营的邻里中心数量已达20个。


在金鸡湖对岸的苏州2.5产业园,欧美学院风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园内配套常春藤商业街、24小时便利店、健身中心、员工餐厅等设施,融合工作、生活、娱乐场景,“15分钟生活圈”在填补一站式产业生活服务空白的同时,解决了高端人才对高品质居住和配套的核心诉求,为人才提供“下楼即办公、出门享生活”的便利。


上述新建元负责人表示,苏州2.5产业园五区项目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和商业综合体,以实现职住平衡。这种“生产—生活”一体化设计方案,使员工通勤时间平均缩短至15分钟,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人才集聚产生“虹吸效应”,吸引了空中客车、联合汽车、麦格纳、哈曼等企业的研发团队入驻。